2/25(六)19:30
演出團隊│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演出地點│嘉義市政府文化局音樂廳
票務訊息│請洽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300/500/800】
※ 音樂會前導聆:於音樂會演出前1小時,憑當天音樂會門票入場(本導聆由夜鶯基金會合作提供)
指揮/莊東杰
Conductor: Tung-Chieh Chuang
單簧管/葉明和
Clarinet: Min-Ho Yeh
韋伯:第二號單簧管協奏曲
C. M. von Weber: Clarinet Concerto No. 2 in E-flat Major, Op. 74
柴科夫斯基:B小調第六號交響曲《悲愴》
P. I. Tchaikovsky: Symphony No.6 in B minor, Op. 74 "Pathetique"
第六號交響曲《悲愴》是柴科夫斯基最後一首交響曲,情緒濃烈,五味雜陳,有積怨而成的悲憤、溫暖恬靜的慰藉、激越熱切的狂亂,最後走入晦暗棄世的悲傷,而且柴科夫斯基在此曲首演數日之後去世,更為作品增添了傳奇色彩。指揮、樂團與聽眾共同沉浸在彌天蓋地的聲響中,若是演出得宜,台上台下達到共通共感的境界,是一種非常特殊的體驗。
這場音樂會由莊東杰指揮,自2015年哥本哈根馬爾科國際青年指揮大賽奪冠至今,以客席指揮身份與BBC交響樂團、柏林德意志交響樂團等超過十個著名樂團合作,目前擔任德國波鴻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在韋伯的單簧管協奏曲擔任獨奏的葉明和,曾為國臺交團員,目前任教於高雄師範大學。
韋伯有幾首以單簧管為主奏的作品都寫於1810年代─像是第二號單簧管協奏曲就寫於1813年─這是因為韋伯認識了慕尼黑宮廷樂團單簧管手貝爾曼。有好幾位作曲家因為他而創作單簧管作品,包括孟德爾頌、麥耶白爾,這除了是因為貝爾曼的高超技術,也是因為慕尼黑是日耳曼翻越阿爾卑斯山,通往義大利的重要據點,南來北往的旅客、貨物、觀念的匯聚之地。而韋伯的這首協奏曲,如果把單簧管換成人聲,儼然就是義大利歌劇的橋段,只是在音域的廣度、音程的大跳、快速的音群,是人聲所不及的,也因此展現了演奏者的能耐。(撰文/吳家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