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動目標:為鼓勵學校參與社區營造,發展地方特色學習方案,本計畫以中臺灣的區域特色為主題,規劃三場文化轉譯工作坊,期使連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揉合在地社區的文化底蘊,及各級學校的教學專業與創意,促使青少年在求學階段拓展學習體驗,觸發這一輩與下一代關心人民、土地、社會及世界,尊重多元並永續發展,傳承臺灣文化與創新精神。
二、活動對象:歡迎各級學校教育人員或相關人員、教育工作者、社造組織工作者、對社造議題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報名參加,每場預計招收學員25名。
*本活動分為三場工作坊,各場工作坊,參與者需確實簽到、簽退,全程參加該場工作坊並填寫課程回饋單表單,將授與該場工作坊結業證書。工作坊結束後將由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核發參與者之公教人員研習時數。
三、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wZLhK9yV1kQTJK3Y8。
四、活動場次:
臺中場:「街區記憶與地方知識轉譯」工作坊。活動日期:112年10月29日(星期日)09:30-16:30。活動地點:鈴蘭133(臺中市中區中山路133號1樓)。
彰化場:「地方學 學地方:地方知識轉譯」工作坊。活動日期:112年11月4日(星期六)10:00-16:30。活動地點:賴和紀念館(彰化縣彰化市中正路一段242號4樓)。
雲林場:「尋溪趣:水環境與地方知識轉譯」工作坊。活動日期:112年11月12日(星期日)09:30-16:30。活動地點:行啟記念館(雲林縣斗六市府前街101號)。
五、場次內容:
第一場 台中場-街區記憶與地方知識轉譯工作坊
街區,有許多老屋與店家故事,飽含豐富的地方文化 DNA,邀請台中、台南具社造實作經驗的大學教育工作者,帶學員挖掘街區文化 DNA、實作地方知識轉譯。
10月29日(日)地點:鈴蘭133
時間
流程
09:00~09:30
學員報到
09:30~09:40
工作坊開幕
09:40~12:10
專題講座:街區故事蒐集與創意轉譯
主持:陳文彬(副教授、計畫主持人)
講師:
顏世樺(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兼任教師、古都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蘇睿弼(東海大學建築學系助理教授、中城文化再生協會理事長)
12:10~13:30
午餐
13:30~14:30
教案分享:《嬉「戲」玩「皮」》
主持:陳文彬(副教授、計畫主持人)
講師:石怡穎(臺中道禾實驗學校教師)
14:30~15:30
分組討論:地方文化轉譯實作
15:30~16:30
綜合討論(各組分享實作成果)
16:30~
賦歸
第二場 彰化場-地方學 學地方:地方知識轉譯工作坊
地方學,學地方,透過田野調查、走讀活動、老照片影像、數位科技,作為認識地方的方式。邀請彰化、嘉義民雄建構地方學的第一線工作者,分享建構地方學的經驗,帶學員實作認識地方學。
11月4日(六)地點:賴和紀念館
時間
流程
09:30~10:00
學員報到
10:00~10:10
工作坊開幕
10:10~12:10
主持:周馥儀(政治大學台灣文學所兼任助理教授)
案例分享:我們如何在「民雄學・學民雄」
講師:管中祥(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中正大學「重構大學路」計畫主持人)
主持:周馥儀(政治大學台灣文學所兼任助理教授)
案例分享:走讀賴和文學・學彰化
講師:白佳琳(賴和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12:10~13:30
午餐
13:30~15:30
文化體驗:賴和文學走讀
15:30~16:30
綜合討論
16:30~
賦歸
第三場 雲林場-尋溪趣:水環境與地方知識轉譯工作坊
溪河、水圳,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水環境,蘊藏豐富的地理人文與自然生態。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長期投入雲林溪流域社造,因「原加蓋為停車場的雲林溪啟動掀蓋計畫」,連結社區組織、在地居民組成「雲林溪文化聚落聯盟」,進行流域共學、生態環境紀錄,掀起守護流域生態環境、溪畔文化資產及舊城區景觀保存等公共討論,讓雲林溪整治過程落實公民參與。同時,帶動在地學校發展「雲林溪」的地方學課程、討論城市願景。
本工作坊透過專題講座、文化體驗,邀請社區組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透過專題講座、教案分享、文化體驗,帶領學員認識以溪河生態為主題的地方知識轉譯。
11月12日(日)地點:行啟記念館
時間
流程
09:00~09:30
報到
09:30~09:40
工作坊開幕
09:40~10:40
專題講座:
主持:陳文彬(副教授、計畫主持人)
講師:黃莉婷(雲林山線社大執行長)
10:40~10:50
課間休息
10:50~12:10
教案分享:走讀雲林溪
主持:陳文彬(副教授、計畫主持人)
講師:高麗珍(台灣師範大學退休教授)
12:10~13:20
午餐、休息
13:20~14:50
文化體驗:雲林溪走讀
講師:黃莉婷(雲林山線社大執行長)
14:50~15:00
課間休息
15:00~16:15
分組議題討論
16:15~17:00
各組分享及綜合討論
17:00~
賦歸